据报道,海南省人大常委会最近审议通过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土地管理条例》,并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该条例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体系,希望通过机器赋码、一地一码、一码管地等制度的推行,实现土地管理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和国土空间智慧治理。
据了解,《海南自由贸易港土地管理条例》明确了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耕地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这是海南第一次将这一主体责任提升到地方法规层面。同时,条例还构建了完整的耕地进出平衡制度体系,对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推动集中连片造大田和提升农村土地规模经济效应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发展,该条例还在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农村节约集约用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为海南乡村振兴提供了用地要素保障。
在土地要素保障方面,《海南自由贸易港土地管理条例》提到可以采取弹性年期、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招挂结合等方式供应土地,供应混合用地可以按照主导用途对应的用地性质实行差别化的方式供应土地,对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项目涉及的多宗土地可以实行整体供应。同时,为了保障土地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该条例还确定了土地超市的法定地位和运行机制。
此外,《海南自由贸易港土地管理条例》还增加了对非法占用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罚则条款,解决了这类违法行为处置依据不足的难题。通过这些规定的制定和实施,海南希望能够助力推动海南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土地市场营商环境建设,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提供支持。